患者讲述:我是怎样从病痛中解脱的
我院开通网络预约挂号服务
我是怎样从病痛中解脱的
蒋女士,生病时36岁,在报社工作,已生育1个孩子。2014年12月因为月经不调去医院门诊就医,B超时意外地发现盆腔右侧有1个5CM*4CM的包块,B超医生建议做一个6项检查。看到B超报告后,门诊医生直接给我开了住院单,说这种情况建议马上进行外科微创手术,将包块切除。医生让我回家准备准备,半个月内来住院、手术。为了判断包块的性质,我当天要求做了一个6项检查。
我清楚地记得,去就医的那天正好是12月31日,2014年的更后一天。走进医院时我以为只是小毛病,顶多吃点药就行了,还兴致勃勃地构想元旦小长假去哪里玩。但是当我从医院走出来的时候,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在门诊楼外,我给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病了,如果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让他一定要照顾好孩子。
元旦那三天,我在惴惴不安中度日如年,脑子无法克制地胡思乱想。一会儿觉得自己身体一直不错,检查结果肯定嘛事没有;一会儿又害怕,万一检查结果不好,孩子还那么小,我的人生、家庭就都毁了,然后抑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结果假期还没结束,自己就鬼使神差地开着车奔医院去了。
我至今记得自己在医院检查室门口的自助打印机前狼狈的样子,由于手抖得太厉害,条形码根本扫不上,不得不两只手一起上…… 我偷偷地、快速地看了一眼报告单,顾不上仔细看数据,直接看后面的箭头。当看到有向上的箭头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从内到外地透心凉,心里残存的一点侥幸全被浇灭了。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上的车,怎么回的家,当时心里的状态,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万念俱灰。
上班后,我优先件事就是跟领导请假。然后在同事的建议下,又去了中医一附院就诊。我在一附院做了一个CT,结果和B超一样,不过对包块的判断从实性改成了囊实性。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于是开始为住院、手术做准备。为了以防万一,我把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等帐号和密码都整理出来。当时,两岁的孩子跟着姥姥老爷回了老家。我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为了别让父母操心,我没有把病情告诉父母,只让他们收拾东西,准备随时带着孩子返回天津。我担心万一手术出现意外,别来不及跟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见更后一面……
啰嗦了这么多,都快成了祥林嫂。但是,与当时自己的煎熬、彷徨、绝望、恐惧相比,这几段苍白的文字又怎及万一?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李瑞刚主任。
其实,我老公跟李主任早就相识,我在医院生孩子还是麻烦的李主任帮忙找的大夫。但找李主任看病,这还是优先次。
老公出差回到天津,我已经提前跟单位请完假,在家开始收拾东西了。老公劝慰我说,病来了咱积极面对,该怎么治就怎么治。李主任咱信得过,在手术之前,咱找李主任咨询咨询吧。我也没抱啥希望,就跟着他去了医院。
其实,之前我们俩只知道李主任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专业,至于我这病他能不能治我们完全没把握,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转机往往就在绝望的尽头。
李主任看了几个检查报告,跟我解释了6项检查中超标的指标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不用太担心,可以先吃几个月中药试一试。如果有效果,省去了挨一刀;如果没啥改变,再做手术也不迟。然后他就给我开了优先个方子。喝中药的第3天,我在非月经期就有污血排出来。
之后,我坚持每周去找李主任看病,主任根据病情变化对中药处方不断作出调整。5个月以后,单位组织体检,B超时我把之前的病情跟大夫说了,要求她仔细帮我检查盆腔和右侧附件区。结果大夫反复照了好几次,告诉我右侧附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那一刻,我欣喜若狂!
再次就诊时,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主任。李主任笑着说:你优先次拿着检查报告来看病的时候我就有把握能用中药把那个囊肿消下去,我以前治疗过许多和你类似的病例,更大的囊肿18CM,都是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消除了囊肿,免受手术之苦,也节省了治疗费用。但是,虽然现在囊肿暂时消除了,你还是要多注意,防止复发。
现在,我按照李主任的建议仍然在坚持喝中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李主任的帮助下战胜疾病,陪着老公慢慢变老、看着孩子慢慢长大。